编者按
今天,大象新闻客户端迎来6岁生日。
我们推出《一“陆”有你》系列回望:六位人物、六份感动、六种力量,以“象善”之心,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与认真生活的你,一起汲取向阳而生的力量。
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赵朝阳 章衡秦钰玺 张家赫
2023年冬天,一位因肺病辞职的前检察官化名“听风的蚕”,悄然登上短视频平台。他叫朱唯一,43岁,来自河南漯河。白天,他埋首查证资料、录制节目;深夜,他戴着呼吸机入睡,却为千万人带来清醒的声音。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性而尖锐的求真力量——那是一种在喧嚣中保持清醒的光,也正是六年来,我们始终渴望守护的新闻初心。2025年5月,“听风的蚕”入驻大象新闻,与我们“象善而行”。
而这,始于一次面对面的思想“共振”。
展开剩余81%《从检察官到5千万粉丝的失眠搭子,专访“听风的蚕”丨面孔》
从检察官到“蚕”:一场生命的蜕变
1米85的大个,娃娃脸、大眼睛。健谈、爱笑。
一柄白扇轻摇,"听风的蚕"四个字飘逸有力。43岁的朱唯一笑着,眼里有光。他曾是漯河市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如今是全平台拥有5000万粉丝的“清醒博主”。
人生的转折,有时源于一场疾病。2022年底,朱唯一确诊肺结节,手术后发现已是癌症二期。养病期间,他无意间闯进短视频世界,用原本分析案情的头脑,解读起了军事时事。一个输入错误的名字——“听风的蚕”,却成了他今后的符号:“人家吐槽,我吐丝。”
他说,蚕吐的都是精华。而他的“丝”,是理性,是经过事实锤炼的声音。
病中织梦:500万粉丝的意外礼物
病休的一年,朱唯一从小屏中看见了大世界。从50万到500万粉丝,他只用了一年。镜头前的他,从不打稿,一镜到底,如同老朋友聊天般自然。网友称他的视频为“军事评书”,更戏称他是“失眠搭子”——听着他的声音,能安心入眠。
但流量从未冲昏他的头脑。身为前检察官,他比谁都清楚“真实”的重量。每一期节目,他花6到10个小时查证资料,所有内容均来自公开信息。“我不制造焦虑,只提供思考。”
吐丝织网:理性与坚韧的波长
朱唯一创立“烈隐”品牌,取名自漯河古称“隐阳城”,也暗合他从“烈”到“隐”的人生轨迹。一酒一茶,是他对品质的坚持,更是对初心的回归。
如今,他的团队已有70余人,大多是年轻人。他说:“我希望他们不止有工作,更有未来。”去年,公司纳税近200万,他笑笑:“这说明,我还是个有用的人。”
录制节目时,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门上挂着“请勿打扰”的木牌。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那是理性与坚韧交织的波长。
清醒是一种力量,尖锐是一种回响
2025年4月,大象新闻记者见到朱唯一时,他刚录完节目,脸上略带疲惫,却仍热情地带记者参观公司。员工们称呼他“朱老师”,语气里带着敬与亲。
他说,他最欣慰的,是粉丝越来越清醒。“看完我的视频,你不是更绝望,而是更相信——信自己,信时代,信脚下的路。”
他就像一股清流,给军事科普界带来了新气象。不止于普通的科普,更是凭借其专业,通过抽丝剥茧,总结出中国的军事能力。
他不渲染情绪,不制造对立,只是用数据、事实和逻辑,织成一张名为清醒的网,接住那些迷茫的心。
“象善”六年,为什么我们记录“听风的蚕”?
因为他更像是一位现代评书人,把歼-20的尾焰化作惊堂木的脆响,让北斗卫星的轨迹变成醒木下的传奇。
这位前检察官的嗓音里带着法庭的庄严,却用评书的韵律拆解导弹参数——当他说到电磁波像无形的大手时,连菜场大妈都能听懂电子战的门道。抗癌药片与军事模型并排放在他案头,5000万粉丝见证着:一个把《孙子兵法》讲成爆款连载的男人,如何用数据当子弹击碎谣言,又用幽默当盾牌守护家国情怀。
专业、负责、实事求是,幽默、通俗、生动形象,这不恰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么?
发布于:河南省杠杆配资公司网站,智信通配资,贝股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