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很多结节的朋友问过我,经常吃逍遥丸这一类的疏肝中成药,但是好像对散结的帮助并没有很大,是怎么回事?
其实疏肝的核心是升阳—— 因为很多人肝郁的根源,并非单纯的肝气郁结,而是 “寒瘀互结”,而寒瘀最 “怕” 的就是身体里的阳气,阳气足了才能化开寒气、散掉瘀滞。
首先升阳,重点是升肝脏的阳气。当人体被寒气侵袭,寒气困阻肝脉时,就容易出现胁肋部位发凉疼痛、胸口和两胁胀闷不舒、情绪总是低落抑郁,而且这些症状一遇到冷天、吹了冷风,或是吃了凉食就会加重。
这种 “寒困肝阳” 的情况,调理关键就是升肝阳、散寒气,很适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干姜温阳散寒,黄芩清郁热防上火,天花粉生津、牡蛎散结,炙甘草调和,兼顾疏肝与温脾阳,适合肝郁兼脾阳不足(如怕冷、吃凉腹泻)者。
图片
其次化瘀。寒气在体内待久了,会阻碍气血运行,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瘀血,而瘀血反过来又会 “堵” 住肝气的疏泄,加重肝郁。
和 “寒困肝阳” 不同,瘀血重的人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怕冷,更多是胁肋部位像被针扎、被撞击一样刺痛,而且疼痛的位置很固定,不会到处窜;看舌头的话,舌质会发暗、发紫,甚至有紫色的瘀点或瘀斑;女性朋友还可能出现痛经严重、月经颜色发黑,并且夹杂着大小不一的血块。
单用疏肝药效果有限,需要 “活血 + 温通” 结合,可以用 “血府逐瘀汤” 再加上吴茱萸、肉桂。
血府逐瘀汤本身能活血化瘀、疏通全身气血,帮肝脏打通 “瘀堵的通道”;吴茱萸和肉桂则能温通经脉,让瘀血在 “温热环境” 下更快散开,同时也能辅助升提肝阳,避免瘀血再因寒而生。
图片
如果体内寒瘀太严重,时间久了会耗伤肾阳—— 要知道,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肾阳不足,肝脏的阳气也会跟着虚弱,自然会加重肝郁。
这类人除了有情绪低落、胁肋不适,还会伴有腰膝酸软无力、全身怕冷、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女性则多有月经紊乱。
这种 “肾阳不足兼肝郁” 的情况,调理需要 “温肾 + 暖肝” 同步,可以用 “暖肝煎” 搭配巴戟天、肉苁蓉。
暖肝煎本身能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帮肝脏和肾脏一起驱散寒气;巴戟天和肉苁蓉是补肾阳的常用药,能帮着补回耗损的肾阳,把身体里的 “小火炉” 重新烧旺,从根本上改善寒瘀体质,让肝气能顺畅疏泄。
这里必须提醒:如果肝郁症状已经比较严重,比如影响到吃饭、睡觉,甚至出现了身体发黄、口苦恶心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图片
就像我前段时间接诊的一位患者,他近三个月来一直觉得胁肋胀痛,还伴有口苦、嗓子干,偶尔会恶心呕吐,甚至眼睛和皮肤都有点发黄,同时还有轻微的耳鸣。我给他看了舌苔,发现舌质偏红、舌苔黄腻,再摸脉象,是弦滑脉 —— 综合这些症状,辨证为 “肝胆湿热” 证型,和之前说的 “寒瘀” 完全不同,调理思路自然也不一样。
茵陈、栀子、大黄、柴胡、黄芩、郁金、丹参、茯苓、泽泻、车前子
一周后患者胀痛减轻、恶心消失;续服两周,身目黄染消退,随访三月未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杠杆配资公司网站,智信通配资,贝股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