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以对伊朗的攻击,让伊朗再次发现了自身的一大致命弱点。
在12天的冲突期间,伊朗船只多次遭遇GPS信号中断;以色列方面利用定位追踪到伊朗高层以及科学家的位置,对其进行了精准斩杀。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西方的GPS定位系统以及社交平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沟通渠道,而是可以利用的情报战工具。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面对这种状况,伊朗方面也试图进行改变。伊朗媒体日前就透露称,为了安全考量,伊朗现在还会主动实施信号干扰,所以现在国内GPS总是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但同时伊方也坦言称,这些措施也并没能有效提升国家的安全状况,反而让更多互联网用户和企业成了受害者。
基于此,伊方痛下决心,决定彻底换掉美西方的GPS系统,改用中国的北斗作为替代方案。
伊朗方面表示,现阶段该国已经制定了一项定位服务迁移计划,未来将一步步把导航、农业检测以及互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GPS移到中国的北斗系统上。
在迁移的过程中,伊朗方面也发现了中方的优势,其表示北斗系统不仅定位精确度更高,架构也更加先进,特别是在亚洲存在明显的覆盖优势,让伊朗方面最放心的一点是,这个系统的控制权完全是由中国掌控的,美国干预不了一点。
除此之外,伊朗的企业也在进行软件升级,要逐步接入中方系统,其认为转向北斗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保障该国安全和企业发展、民众福祉的必要条件。
现阶段,我国的北斗系统确实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俄罗斯、巴基斯坦、沙特等国都和中方签署了合作文件,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所以伊朗现在引用,时间上来看已经不算早了。
对于伊朗来说,其过去之所以迟迟未全面采用北斗,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就是技术依赖和转换成本,限制了其早期切换。伊朗使用美国的GPS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其在民用领域几乎八成的设备都依赖未加密的GPS信号,导致对美方形成了深度技术绑定,若是要替换伊朗就需要重构基础设施,而这需要数亿美元预算。
再加上北斗系统若是想和伊朗现有的设备兼容,特别是军事领域,就需要定制化芯片和算法,这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金。
(伊朗油轮)
其次,就是伊朗面临内部政治分歧和外部制裁的压力。
此前伊朗国内一部分保守派一直担心,过度依赖中国技术,可能损害其所谓“技术自主”的目标,所以主张优先发展本土系统。同时美方一边也曾威胁伊朗,将干扰任何替代GPS的系统,伊朗也担心切换北斗会触发更加严厉的制裁。
然而,美以对伊朗的攻击,让伊朗最终意识到,在没有实现技术自主之前,尽早替换美西方系统,才是保障伊朗安全的最佳措施。
最后,伊朗方面不确定北斗系统的性能,遂采取了观望态度。
过去几年里,伊朗曾对全球四大导航系统都进行了评估。美国GPS就不用说了,几乎是垄断地位;欧洲伽利略系统还未完全成熟,且受美国影响,曾经误传以色列的导弹坐标;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在低纬度地区存在精度差的问题,无法满足军事需求。
而中国的北斗,这几年来逐渐在沙特、阿联酋等国进行了试点,其中东专属卫星层可提供0.5米精度,且在通讯中断时也能维持指挥链路,所以是极其可靠的。
2021年时,中伊曾签署过一份25年全面合作协议,当时这份协议中就明确把北斗纳入战略框架了。这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北斗系统的优势愈发凸显出来,霍尔木兹海峡电子战高峰期间,北斗船舶终端始终维持零故障运行,反观GPS却出现了超1500次的定位错误,在沙尘暴等极端环境下,北斗信号的稳定性也远超GPS。这种抗干扰能力,就能使伊朗油轮、军事装备在美军电磁压制下仍正常运作。
(美国GPS系统不稳定)
而对于中国来说,通过和伊朗在北斗系统上的合作,在中东地区又多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要知道,之前中国已经和沙特、阿联酋在相关领域有了深入合作,现在加上伊朗,就像在中东地区布下了更稳固的棋局,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印太战略”在中东的推进,让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布局受到了影响。
总之,中国的北斗系统,对伊朗来说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国家安全重构的核心支柱,在不久后的将来它将终结GPS时代所谓“信号即人质”的被动局面,使导弹精度、油轮导航、金融结算等命脉领域重归自主可控。之后随着中伊25年合作协议的深化,北斗将伴随人民币结算、5G基建等体系,持续重塑伊朗的地缘生存空间。
杠杆配资公司网站,智信通配资,贝股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