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山西籍青年画家蒲英玮作品《开化同源》捐赠仪式在山西省高平市举行。来自山西当地省、市级文联、作协、美协的专家学者、古建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幅融合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佳作“落户”高平。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高平市文保中心负责人与青年艺术家蒲英玮共同为作品揭幕。
高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中国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文化名片”。现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其中国保22处、省保22处,古建的数量、密度和品质(国保古建数)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古建第一县”。在众多古建瑰宝中,开化寺壁画不仅保存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更以其繁盛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被誉为壁画中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国内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倾慕的艺术圣地。
此次蒲英玮捐赠的作品《开化同源》,正是他以开化寺壁画为灵感而倾心创作的。作品为契合壁画历时千年的磨洗,特别选取了具有年代感的画布,并用宣纸与金箔营造出斑驳的机理;画面上抽象的色块与开化寺壁画的大红大绿,使当代和传统的审美既有融合又有传承;画面中心闪耀的“⻰币”,将中华⺠族的图腾⽤“钱币”象征人类的流通性和共生性;更具匠心的是将设计的“高”“平”“开”“化”四字符号,巧妙地镶嵌在画中,既昭示了寺院的地理坐标,也让作品与本土文化的联结更为紧密。
仪式现场,与会嘉宾围绕作品《开化同源》进行深入交流,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文化内涵、古建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还聚焦山西省文物古建面临的现状、如何进一步加强古建保护和利用、以及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来传承好古建文化的时代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为推动古建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凝聚了智慧和共识。
蒲英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开始就多次来到高平这个地方,然后看了很多的古建,其中开化寺的壁画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而且它在壁画里面体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都是我创作非常丰富的一个养分。所以就是以壁画的这种时间感和它的这种丰富性为灵感,然后我在我的创作中也是使用了一些这种壁画的技法,同时加入了很多的这种细节,去回应开化寺的这种气息吧。比如说在最深层的这个画面的一个底层,用的是开化寺这种壁画的图像,然后在上面也赋予了金箔,或者是这种传统壁画的技法,总之就是想要去跟古代的这种瑰宝产生一个对话。(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东)
杠杆配资公司网站,智信通配资,贝股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